Wednesday, November 09, 2005

建立能說服老闆的企業文化

在一次參訪企業的行程中,有位企業老闆對於底下員工處理顧客抱怨的反應不甚滿意,並認為在這方面損失了很多有形無形成本,故希望邀我去講授:「如何說服顧客」,我聽了,就跟他說與其講「如何說服顧客」,不如先談「如何說服老闆」!

 他一聽,就不解的問到:為什麼要講這個,這跟顧客服務有什麼關係?這不是讓我無法領導嗎?

 我回說:不!「如何說服老闆」反而是建立顧客至上,增加企業獲利的第一步,也是提高領導能力的關鍵!因為要「說服」別人前自己先要懂得聽與接納異見,就問題去挖掘真正的問題,而找出解決方案,這是一種運用團體智慧的領導方式。事實上,很多異見都是產品開發的點子,如果你一心只想運用職權迫使屬下認同,很容易就會讓對話淪為命令或辯論反而就聽不到真正有益的觀點。
 
 接者,我也告訴他:用「如何說服顧客」這個字眼並不精確,而應用「如何讓顧客信服」來代替。

 以上這個對話,用意就是要提醒老闆建立一個讓顧客與員工能信服的企業文化,也就是說真話的環境,是刻不容緩的責任。

 我在加拿大奇異公司(GE)的工作時,GE正在建設某核電廠的主要設備。當會議中我看到這個提案時,我便覺得它某個設備的設計違反物理學原理,在製作過程量產時會發生問題,便提出了自己的質疑。

 但是總工程師(Chief Engineer)認為這不會發生問題,而試驗產品已送檢測通過,因此會議便通過了規劃案。基於我的經驗和專業良知,我實在感覺不安,但是總工程師的態度如此堅決,我覺得也很難說服他。最後我做了一個決定:運用我自己的權限,請我部門內人員進行改變設計和樣品並進行相關實驗,以備當原設計發生問題時的替代品。

 後來確實有問題,電力公司拒絕接受原來設計,而交貨期緊迫。我跟大家報告我正在進行的計畫,並告知這一兩天就會有結果。隔天,總工程師跟我說,他的模擬實驗失敗了,詢問我的計畫進行的如何?恰巧我的部屬打電話給我,告知我主導的實驗已經成功。總工程師站起來,誠摯地握著我的手說:「Congratulations!」以後,每當有重要的設計案,大家都會先問問我的意見當作參考之用。

 所以,要如何建立能說服老闆的企業文化呢?我建議領導者應鼓勵員工做到以下幾點:

一是建立自己的專業權力。
二是不要怕得罪人而失去自己專業判斷的勇氣,不要怕自己人微言輕而羞於開口。
三是以謙虛的態度去表達自己的意見。
四是要以公司及顧客為主的思維就會成功機會。

Sunday, November 06, 2005

如何使學習更有成效

 心理教育學家東尼‧史塔克威爾(Tony Stockwell)說:「現在我們知道,要能夠快速且有效的學習任何事情,你必須去看、去聽、和去感覺。」為什麼三者並重呢?因為根據1992年《On The Beam》雜誌冬季號中的調查顯示「閱讀的資訊,我們能學到10﹪,聽到的資訊,我們能學到15﹪,但是,所經驗過的事情,我們卻能學習到80﹪。」

 過去二十多年來,我從事於教育訓練的工作,每年培訓的人次高達數萬人,對於學員們學習過後的成效,我相當的重視。我們發現同樣的課程當中,有些人可以學習得很好,但是也有不少人,即便多聽幾次課,卻幾乎沒有反應或收穫。

 又根據學習後的追蹤發現,雖然普遍性學員對於教育訓練的內容感到滿意,但是回到工作崗位之後,真正付諸行動的卻是少數,探究原因的結果,如果企業僅派一個人接受訓練,這個人經過充電之後,滿懷了熱情想回到組織跟大家分享,但是組織內的其他人,因為沒有相同的經驗,無法產生共鳴,最後這個接受訓練的人,熱情也會隨之冷淡下來。這是因為人的經驗不同,導致看法也不同的關係。......

企業「修羅場」

在日本有一項調查發現,大學畢業後進入職場就職,三年內即離職、或選擇跳槽的人,大概佔所有應屆畢業生三成左右;而在台灣,社會新鮮人換工作的頻率也相當高,所以,很多老闆不太敢重用這些職場新兵,對其穩定度、工作表現…,往往評價不高。

 事實上,大部分的年輕人剛踏入社會,對自己未來的路該怎麼走,都還沒有想法、規劃,再加上對於未來存有夢想,卻缺乏實際行動體驗的經驗,因此,往往等到進入職場接觸後,才發現並非是自己所喜歡的那份工作,既沒有興趣、專長又無法發揮,自然不會有很好的工作表現,離開公司是遲早的問題。

 當然,我們一定要選擇做自己喜歡、有興趣的事情,這樣才可以樂在工作;但是,對於過去毫無工作經驗、初入社會的年輕人,我認為,萬一遇到非理想中的工作環境,何妨將它當成鍛鍊自己的「修羅場」(征戰中的戰場),勇敢去接受、設法突破,作為日後成功的基石?!

 二十幾年前,一位剛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旅館管理系的學生,雖然頂著外國學士的光環回到台灣,不過,他的第一份工作卻是選擇在一家飯店當「儲備人員」,由各種最基層的職務開始做起,包括:櫃檯服務員、客房部服務人員、廚房學徒…等。

 他曾經一天要整理十六個房間、鋪好十六張床,甚至願意低頭從刷洗馬桶工作做起;在餐廳實習時,大廚要他用手剝大蒜,一做就是兩個星期,沒有做其他事情,儘管雙手因為剝蒜而發腫,他也沒有退縮…,這些在旁人眼中看似無聊、沒有成就感的工作,卻是他獲得經營啟發與成長的關鍵。

 這個當年充滿熱忱、樂觀的年輕人,正是蘇國垚先生,他後來成為台北亞都飯店最年輕的一位總經理。他曾說:「不要在乎剛開始的薪水和職務,先進入這個行業,證明自己有這份能力,得到理想職務的機率才會大。」因為過去所有的歷練,都是累積實力的來源。

 所以,對於即將踏入社會的年輕人,我的建議是:不要過分期待「錢多、事少、離家近」的工作,也不要過於看重職位與福利,重要的是能不能在工作中學習到什麼?潛能是否被提昇?是不是可以成為具有「就業競爭力」(Employability)的人?當然,前提是主管必須有真誠正直的領導風範,否則很容易被誤導到錯誤方向。

 事實上,工作最重要的是態度而非知識,越是處於企業「修羅場」中,越能幫助我們獲得學習的機會,以建立職場的應變力、忍耐力與企圖心,等到自我修練到一個程度,日後有機會到自己喜歡的工作上發揮,就會成長得非常快,猶如職場中的浴火鳳凰一般!

幸與不幸自己決定

作者:石滋宜

在職場工作最幸運的是,當你正在努力的時候,恰巧被老闆發現,而老闆當場就好好的鼓勵了你一番,這時大概你的倦意與疲憊,都將一掃而空。

我的一位同仁,他就曾經說過,過去他在某外商公司服務時,有一天他加班到半夜,突然電話響了,他順手接了起來,原來是從未謀面的老闆,從美國打越洋電話來,希望解決一些問題,而他也不負老闆的期待,適時的將問題給排除了,電話要結束時,老闆很高興的問了他:「你叫什麼名字?」後來,老闆有機會到台灣來,特別指名要見他,並將他升職到其他國家去工作,頓時薪水從台幣變成了美金。

而在職場上最倒楣的也是,當你摸魚的時候,不巧也正好被老闆發現,這時你百口莫辯,心裡也只能感嘆真是倒楣。

我在加拿大工作時,剛上任,就有人告訴我,你的部門有二個問題人物,經過我跟這二個人的接觸,發現他們其實非常優秀,但就是不解,為什麼之前的主管對他們印象如此惡劣?後來,我翻了他們的人事檔案才知道,原來其中一位早該升職,但就是因為,他可以利用很短的時間,就完成一天的工作,所以經常溜出去摸魚,結果有一天終於被發現,因此就留下了壞的紀錄。

舉出以上二個案例,要談到不是幸與不幸的問題,而是,人往往很期待他人對自己的看法,所做的事情,目的也在於博得他人的認同,所以受到關注的事情,大家會爭先恐後的去做,但是被忽視的事情,也就不會有人去聞問了。

所以,我想說的是「做你自己」,也就是你所做的任何事情,不是為了別人或為達目的而做,而是真正做你應該做的事情。或許有人會說,這個世界不就是要懂得爭功諉過才能存活嗎?我說,不要為了這些,這是短視的做法,而要能夠看得長遠,知道凡走過必留下痕跡,努力的汗水也不會白流的道理。

因此,當我們很努力的在做事情時,不要因為沒有人發現,就覺得沒有價值,因為真正的成就感,應該是來自於自我的超越。

當然,我們內心也不要心存僥倖,不是有句話說:「夜路走多了,早晚會碰到鬼」嗎?如果你現在的工作讓你有心存僥倖或有摸魚的時間或機會,我想你一定工作的不是很愉快,如果真是如此,你就應該認真思考,到底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麼?不要浪費了自己寶貴的時間與生命才好。